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
作者:任萍萍(科大讯飞党委副书记)
人机协同的智能微创医疗装备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360全息星图网络空间测绘系统、亿级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在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期间揭晓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互联网发展长河里彼此争辉、耀眼闪烁,彰显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也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技术创新的温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衣食住行智能化到远程教育、互联网诊疗、在线办公,曾经想象中遥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如今已近在眼前。
依托前沿技术,科大讯飞团队在教育、医疗、城市、家庭、传媒等领域深度落地。以教育领域为例,2020年推出的两款讯飞智能学习机,覆盖全国各地区2000多万的精品题库,学生可以通过少量的题目检测做全面体检,提升学习效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疫情之下发展起来的新消费、教育、医疗、办公等需求,促进了“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壮大,不断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
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可以看作一块“试金石”。比如,在办公领域,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为异地同步在线办公提供便利,推动复工复产;在翻译领域,讯飞翻译机助力境外输入型病例防控,为国内外多地提供防疫翻译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带来的获得感,为新时代写下温暖注脚。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要不断夯实基础,立足大局,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刚需领域持续发力,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释放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让技术更有温度,让产品更有温度,让每个网民都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共享幸福感、获得感。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5日 12版)
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
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靳昊)最高人民法院11日对外发布环境公益诉讼专题指导性案例,旨在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2013年1月1日起,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10年来,环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国法院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组织)2426个,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建成覆盖全国各层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国家。全国法院探索创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技改抵扣、认购碳汇等裁判执行方式,共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司法确认案件1.6万余件。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共10件,涉及走私洋垃圾、毁损自然遗迹、偷排船舶污水、非法采矿、破坏公益林地等不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类型,涵盖数人侵权、生态环境损害后果认定、修复责任承担和验收标准、技改抵扣、应急处置措施和费用承担等实体规则,以及诉前磋商、司法确认、先予执行等程序规则,有助于丰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适用。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4版)